我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辩题感到很大的兴趣。我个人是认为某程度上,当我们在付出时,我们的内心一定是盼望着回报或利益,当这个利益是涉及其他人时,我们当然不会去计较两全或不可两全。期间,反方也提出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两个利益不能并存。例如,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立下的贡献;曼特拉总统为民主成为阶下囚等等。当然,他们在奉献时,他们心里已经有意愿去牺牲某些东西,当看到成果时,个人的利益也许不能比群体来得大,不过两全或不两全的问题已经不重要了。
之后,我也观看了陈文茜所制作的纪录片〈正负2度c〉,我看了之后,开始察觉温室效应以及圣婴现象所带来的变化。期间,有一段指出,即使人类关灯一年,世界的温度还是会持续的上升,我听了之后,真是令人揪心,我不禁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呢?专家都不能解决这个窘境了,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普罗大众。不过,人类应该摒弃那自扫门前雪的态度,应该关注这个社会、环境,为下一代的栋梁塑造比现今更美丽的家园。
不久之前,我的亲戚也是堂叔来了马来西亚,我并没有感到兴奋或期待,因为去年的假期才到新加坡探访他们一家人。在餐馆内,大人和小孩分开两桌,不应该说小孩,应该是同侪。餐桌上摆放着热腾腾、香喷喷的佳肴;我们的脸却是冷冰冰、臭熏熏的脸庞。我们吃了长达一个小时半的晚饭,但是却一句话都没说,现场的情况能形容为鸦雀无声、静若寒蝉。也许这个阶段是考试期,心里也许有喜有悲,堂叔这次的到访真是不合时宜。那时候的情景就像当年富豪人家的晚宴,气氛极为尴尬,循规蹈矩的夹菜,不吭一声,整个身体与心灵犹如被捆绑着一条麻绳,感到束缚、拘谨。
这件事情透露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,多年所累积下来的隔膜,造成了不明确的代沟。2010年的孩子是这样,那未来的孩子呢?他们是否“变本加厉”呢?冥思着考试成绩,大概国语势没有丝毫的希望,理解它可以载舟,亦能覆舟阿,奇迹真的存在吗?人类在最脆弱的时候,越容易被打击,这是不是要显现人类最狼狈、身体最佝偻的一面呢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