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后感:
《家》的三位主角分别是觉新、觉民以及觉慧。在阅读的过程中,我试着去揣摩我到底是属于三位里的哪一位,结果我的性格与三位都有共鸣的地方,让我来分析吧!
觉新:因为未脱离上世纪的婚姻枷锁,也就是常说的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所以性格极为懦弱,所以上演了两度的人间悲剧,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女人,都因为他而接连逝世。
觉民:在弟弟的觉民的怂恿之下,为了争取本身的幸福,不惜离家出走,他那倔强的性格,连家中的长辈也显得手无缚鸡之力。最终,觉民终于取得胜利了。
觉慧:他的性格不同于觉新,他极力反对这些绅士家庭的旧礼制。甚至与朋友开创了报社,不断的投稿,就为了让这个社会摆脱或摈弃以往的作风。他这么顽固的性格,并非每次总能获得胜利。在公馆里,他与一位婢女鸣凤产生了感情。随后,主人们使唤鸣凤下嫁于一位老太爷,而且是做小姨太,鸣凤宁愿死也不愿嫁给那个老太爷,最终堕河自尽,香消玉殒。这件事让觉慧对于这座公馆感到厌倦、乏味。
每当我阅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视剧,一定会期望有高潮迭起的情节。起先想说这本书的主角会不会身亡的阿,这样才有看头嘛,结果这本书里死了三位主角,都是女的,都是因为摆脱不了上世纪的旧礼制,而白白的断送性命。譬如说看到一行字写着“鸣凤便纵身往湖里一跳”,当看到的那霎那,就整个人被震惊了,瞠目结舌。定了惊两三秒后,又继续阅读。
这本书还是有沉闷的部分,也就是叙述农历新年当儿,因为描述他们在乘船时,周围的景色,什么皎洁的月光,荡漾着的湖水,就可以描写到一大段落,我瞥了瞥便阅读下一个段落。由于当时我迫切想知道觉新与他旧情人——梅,会产生什么火花,所以一些无关紧要或琐闻,便不去注意他了。
看到了结尾,这本书似乎有些事情没有交代清楚,譬如觉民是否成婚了等等。我觉得应该会延续在之后的《春》或 《秋》。我本身觉得这本书应该值得阅读,它并不会增强你的语文能力,不过它能让你了解上世纪的封建时代,相对如今的生活,你会有很大的启示或启蒙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